《维伦多夫的裸女》|教学设计
1、题本展示
1.题目:《威伦多夫的裸女》
2.内容:
奥地利出土的《威伦多夫的裸女》又被叫做威伦多夫的维纳斯,是史前具备代表性的作品,是圆雕,所表现的形态特点体现了史前雕刻艺术与旧石器年代晚期社会形态和思想观念的密切关系。
3.基本需要:
解说步骤明确;
要有板书设计;
10分钟完成试讲。
维伦多夫的裸女
教材
1、教学目的
1.知道雕塑作品《维伦多夫的裸女》的出土时间、地址等有关常识,学会赏析雕塑作品的方法办法。
2.通过赏析不同而雕塑作品,体验雕塑独特的艺术魔力。
3.感受雕塑的独特美感,领会雕塑与其所处年代社会形态与思想观念的密切联系,提高美术素养。
2、教学重难题
【教学重点】
知道雕塑作品《维伦多夫的裸女》有关常识,学会赏析雕塑作品的方法办法。
【教学难题】
雕塑作品的赏析方法.
3、教具筹备
多媒体课件、课前采集的资料
4、教学过程
活动1、感知图片,导入新课
图片导入,教师出示《米洛斯的维纳斯》,请学生赏析,激起学生兴趣。并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说一说自己所知道的《米洛斯的维纳斯》有关信息与看到这个维纳斯雕塑的感受等。
学生交流回答,教师总结:米洛斯的维纳斯虽断臂,但非常美。
教师继续出示《维伦多夫的裸女》给学生赏析,并揭示课题:《维伦多夫的裸女》
活动2、赏析作品,引发考虑
感知《维伦多夫的裸女》,解说作品有关常识
1.教师检查学生课前采集资料状况,并提问:对于这个裸女,大伙知道多少呢?
学生踊跃回答,教师总结:
1908年,在旧石器年代晚期,考古学家在奥地利维也纳小镇维伦多夫发现了这尊高11.5厘米的裸女雕塑,于是命名为《维伦多夫的裸女》,也被叫做原始的维纳斯。
2.感知《维伦多夫的裸女》,领会该作品的表现风格特征
学生察看作品,得出该作品使用圆雕的方法呈现,表现风格比较夸张、比较概括。
赏析作品,比较剖析作品
1.教师出示《维伦多夫的裸女》与《米洛斯的维纳斯》提问:两个作品有什么区别,雕塑家是怎么样来塑造形象的?
学生四人一小组交流并回答问题:
①雕塑家塑造裸女的形象进行夸张,表目前乳房、臀部与腹部等女人特点部分,做了大幅度夸张。
②雕塑家在脸、五官表现上比较的概括,直接用帽子盖住,被弱化到几乎没有的地步。
③整个作品使用石灰岩制作,突出了作品的体积感和重量感。
教师总结:使用夸张、概括等方法塑造形象。
2.教师解说该作品有哪些用途这种造型是作为神灵的偶像,插在松软土地上以供崇拜。由此引导学生考虑:为何雕塑家要用这类表现手法去表现作品?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原始艺术家造此女像有意夸张和强调了女人的特点,体现出原始人对于母性和生殖的崇拜意识。
活动3、对比鉴赏
教师出示作品《持角杯的维纳斯》,有学生领会当时的社会意识形态。
在法国南部的劳塞尔岩洞中,大家发现了六个人物雕刻形象,其中最著名的一件是一个浮雕女人人体形象,被后人称为《持角杯的维纳斯》,或称为《持角杯的女巫》。雕像中的女人面部和足部的刻划十分模糊,而能体现女人生殖特点的部位却刻划得十分夸张。她右手拿着一只牛角,左手搭在隆起的腹部上,披肩的长发绕过了她的左肩。从形象上看,她显然是在主持一种巫术仪式,或许在祈祷本族人打猎满载而归,或许是在祝愿氏族的昌盛。可能还有更深一层的观念,或者表现一个早已被历史遗忘掉的某种更古老的故事。这种典型的女人雕刻形象表现了原始人类对种族繁衍的崇拜,被觉得是原始艺术的开端。
活动4、交流评议,拓展提升
在西班牙和英国等地洞穴的壁上可以看到反映妊娠妇女腹中胎儿图像的壁画。反映出历史上人类对生育、分娩的朦胧认识。
5、板书设计